近日,在邯郸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服务。董源摄
在邯郸,企业跨省迁移变更登记有多方便?
原德州沙汉压缩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笑康说,最近,因业务发展需要,公司从山东德州迁到河北邯郸,原本做好了在两地来回跑的准备,但没想到当天就把迁入登记、迁出登记、移交档案、变更登记这4件事一次办妥,经现场勘验后5天内领到新的营业执照。更便捷的是,税务、社保迁移手续也同步办清。
近年来,邯郸对全市行政审批制度进行系统性改革,着力打造“邯郸办事不用跑”改革品牌,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不跑腿”。和张笑康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感受到了邯郸政务服务的高效,并被这里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2024年以来,中普电磁材料产业园、中信博光伏支架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108.7万户,居全省第二位。
近日,在邯郸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肩并肩”办理业务。董源摄
打破多方壁垒,全市640个行政审批事项全量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大厅
没有窗口柜台的间隔,办事群众和工作人员并肩坐在桌子前,共同完善材料、上传资料。3月11日上午,记者在邯郸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看到了这样一幕。
“这样并肩坐着,沟通交流更方便,感觉很好!”正在办理业务的河北中诚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学善说,以前有柜台的时候,办事是和工作人员面对面坐着,说话交流有时还要探着身子,提高音量。
邯郸市行政审批局二级调研员常旭亮介绍,2024年7月,市政务服务中心对大厅相关业务进行整合,将大厅改造为企业开办、工程建设、不动产、医社保等6个专区,拆掉柜台,打造“综合柜员”,让群众“一类事一站办”。
从“面对面”到“肩并肩”,拆掉的不仅是传统柜台的有形之墙,更是无形的“心墙”,提升了办事企业、群众的感受度。
感受度提升的背后,是更多有形之墙被打破——
打破部门壁垒,审批事项全量进驻政务服务大厅。2024年,邯郸市行政审批局新承接其他市直部门划转事项230个。至此,全市640个行政审批事项全量进驻大厅,除垂管部门外,行政许可事项划转率达81%,实现线下办事“只进一门”。
打破“信息孤岛”,91%的事项可全流程网办。邯郸市打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孤岛,构建功能强大的集成式平台,提升全流程网办率和审批效能。2024年,该市打通人社、住建、住房公积金等市级自建的10个业务办理系统,实现数据融通、信息共享。市本级640个事项中,有581个实现全流程网办。
打破市、县限制,以“市县同权”实现“全域通办”。邯郸市向县(市、区)下放(委托)、延伸服务、代收代办585个政务服务事项,为县区构建完整审批链条。同时,将市级委托县级实施的100个事项实行“市县同权”,申请人办理相关事项可就近选择办理地点。
重塑办事流程,市本级审批事项的审批环节总数由去年年初的1819项减至1334项
前不久,河北仁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在邯郸市主城区的又一家连锁药店开业。与几年前开设的其他药店不同,新药店只需办理一张行业经营许可证后,便可开张营业。
“以前开设药店需办理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和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经营者备案等4类证照,当时最发怵的就是跑办各类手续。”河北仁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质管部经理姚丽娜说,“现在一套资料一个证,手续办理省时省心。”
为破解药店、大型商超等行业“准入不准营”难题,2023年3月,邯郸在全省率先实行食品药品“一业一证”改革:对一个行业现有的多个许可证“打包”,通过重塑管理架构、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条件,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证准营”。两年来,全市共有400余家食品、药品经营企业办理“一业一证”。
不仅是“一业一证”,围绕关联事项集成办,邯郸还实施了工业项目投资促产等96项“一件事一次办”改革。
企业信用评级高,非核心材料不全也能先办证。邯郸推出信用赋能“容缺办”,用好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对信用状况良好的,推行“信用+承诺+容缺”审批,制定“容缺办”清单。全市共有237个事项实行“容缺办”,可容缺各类材料690项。
“对标国内先进地区,邯郸全面梳理了审批前置条件,能取消的全部取消,严禁人为设置前置条件,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邯郸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淑英说。
据介绍,目前市本级审批事项的审批环节总数由去年年初的1819项减至1334项,审批材料总数从去年年初的2711项减至1748项,审批时限从平均13个工作日降至3.5个工作日,447个事项实现即来即办。
强化服务意识,“7+N”流动企业服务团走访企业4142家解决问题2186个
“要强化服务意识,把服务企业、服务企业家作为重要职责,不断拓展服务企业的深度、专业度。”2月28日上午,在邯郸市企业家恳谈会上,市领导与15位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现场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
企业家恳谈会是邯郸市主动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恳谈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中心议题就是为企业解难题。
为更好收集企业诉求,邯郸在全市建立市、县两级营商环境投诉监督热线电话、邯郸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平台,聘请100名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设立1000个营商环境动态监测点,构建起全市域、全行业、全时段的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体系。
“反映问题后,政府部门解决得非常快。”3月10日,广平县喜宝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韩翠平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公司订单量猛增,但因为工人不足无法扩大生产,他通过热线反映了遇到的难题,市行政审批局很快协调人社等部门,帮助招工50多人,解了燃眉之急。
邯郸市还组建了“7+N”流动企业服务团,主动深入企业解决“急难愁盼”。“7+N”流动企业服务团,即以工信、科技、财政等7个部门为主体,所有涉企部门协调联动,采取“入企办公—现场会商—挂账督办—定期通报”方式服务企业。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20个市级流动企业服务团走访企业4142家,梳理解决问题2186个。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今年的邯郸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实施“邯郸办事不用跑”升级加力行动,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县两级贯通,向乡村延伸。
“今年,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全国最先进城市,继续推出一批标志性、差异性改革举措,健全完善流动企业服务团、第三方营商环境调查等助企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实效。”陈淑英说。(河北日报记者 刘剑英 别志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