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政策,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和农业大市,我市在2025年进一步深化“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涵盖农村住房改造、农机报废更新、家电消费升级 等多个领域,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还激活了乡村经济新业态,为农村发展带来可持续动力。
农村住房“以旧换新”:从危房到宜居生态房
“以前冬天烧三吨煤还冻得直哆嗦,现在用上太阳能取暖,屋里能有20℃,洗澡和上卫生间都方便太多了。”隆化县茅荆坝乡的张大爷今年特别高兴,住了大半辈子的土坯房终于换成了亮堂的节能新房,张大爷逢人就夸政府推出的住房“以旧换新”政策。
张大爷家住了40年的旧房被鉴定为D级危房,住在里面的老两口每日提心吊胆。“现在孙子周末都爱回老家了,说爷爷的新房比城里的楼房还舒服!”张大爷的话道出了茅荆坝乡农房改造的最大成就,不仅改出了安全屋,更改出了幸福感。
近年来,茅荆坝乡启动了“阳光暖居”计划,鼓励村民将老旧土坯房改造成节能住宅。依托计划,许多农户都对房屋进行了改造。
近年来,我市结合国家农村危房改造补贴政策,推出了“绿色农房以旧换新”计划,鼓励农民拆除旧房,新建或改造节能抗震住房,并配套清洁能源设施。茅荆坝乡的“阳光暖居”计划正是我市“绿色农房以旧换新”计划实施的缩影。
那么,农村住房“以旧换新”都可以享受哪些补贴政策呢?以张大爷家为例,张大爷拆除住了40年的旧房后,新建10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住房,可获得危房补贴3万元+节能建材补贴5000元+太阳能取暖补贴 6000 元,张大爷仅支付 6 万元,便住进了干净稳固整洁的新房。新房冬季室温提升10℃以上,采暖费从每年3000元降至1000元,居住舒适度大幅提高。难怪像张大爷一样的老旧房屋改造户逢人就夸政府的好政策。
农机“报废更新”:智能化农业助推产业升级
按照《河北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冀农财发〔2024〕11号),去年9月,我市起草了《承德市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旨在坚持“农民自愿、政策支持、方便高效、安全环保”的原则,通过落实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淘汰力度,加快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不断提升农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实施方案》已推行半年,效果如何?通过平泉市榆树林子镇的具体情况可窥一斑。
2024年,该镇推广了新能源履带式收割机。“一台用了12年的国二标准玉米收割机,每年光油钱就要花2万多元,还经常‘趴窝’耽误农时。”村民王大哥告诉记者,日前,他在旧机器报废后,购买了一台18万元的电动收割机,获得国家补贴7万元+地方新能源补贴1.8 万元,实际支付仅9.2万元。新机器作业效率提升40%,每亩燃油成本从25元降至5元。可以说,农机转型不仅让农民省钱,更让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国家农机“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榆树林子镇的农民率先体验到了“智慧农机”带来的甜头,成本降了,效率高了,收入增了。
同时,一个又一个乡镇的农民用实践证明,“以旧换新”不仅是设备的更新,更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随着智慧农机的普及,我市乡村正走出一条“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之路。
家电家具“以旧换新”:绿色消费激活乡村市场
“这台新冰箱比老家伙省电一半,政府还补贴了500块!”滦平县虎什哈镇村民张婶摸着新买的双开门冰箱,脸上笑开了花。
今年,虎什哈镇依托国家“家电下乡”政策,创新开展“绿色家电以旧换新”活动,让村民家里的“老古董”电器集体退役,迎来智能环保新生活。随着5G网络覆盖完善,智能家电正在虎什哈镇掀起新一轮消费热潮,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智能”新活力。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农村家电超期服役现象普遍,能效低、安全隐患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日前,承德市联合商务部“家电下乡”政策,推出“绿色家电以旧换新”活动,鼓励农民淘汰旧家电,换购节能新产品。
“以前旧电视雪花飘飘,现在看4K节目连演员的睫毛都数得清!”“新空调带自清洁功能,再不怕孩子得空调病了。”“回收员连十年前的破风扇都收,院里终于清爽了。”这都是村民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最真实的感受。
“实践表明,家电以旧换新不仅是产品的更新换代,更是推动乡村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撬动+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模式,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并且让企业开拓了更多的市场。”一位工作人员说。(和合承德网记者 邓璐璐 刘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