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传承意识,4月20日下午,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七年级9班组织学生开展“我爱石家庄”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石家庄市藁城区,开启了一场探寻家乡非遗魅力的精彩之旅。
在石家庄市传承宫面有限公司,同学们走进宫面制作车间,目睹了宫面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过程。传统宫面制作需要经历“和面、搓条、上杆、抻面、晾晒、下架”等多道工序。与如今的机械化生产不同,手工制作全程依赖匠人的双手与经验。师傅们需将面团反复揉搓、折叠,搓成细长的面条,巧妙地将其缠绕在竹竿上,再经过拉伸、晾晒,细长如丝的宫面便呈现在眼前。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同学们惊叹于传统技艺的精妙,更深刻体会到“匠心”二字的分量。
踏入石家庄金鑫民俗文化展览中心,木雕展区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关羽木雕身披金甲,丹凤眼微眯,手持青龙偃月刀,铠甲鳞片清晰可见,尽显英雄气概;以毛泽东开国大典历史性着装与经典姿态为原型的木雕,在方寸之间将领袖的风采与新中国成立的磅礴时代精神熔铸于刀工技艺之中。同学们围在展品前仔细观赏,聆听讲解,感受木雕艺术与历史文化的交融魅力。
在藁城宫灯博物馆,形态各异的宫灯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从古朴典雅的传统宫灯到融入现代设计元素的创新作品,每一盏宫灯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同学们聆听着宫灯的历史故事,了解其在节庆民俗中的重要意义,近距离欣赏宫灯精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和精巧的结构。此外,博物馆还为同学们准备了宫灯半成品材料包,让大家可以带回家亲手组装,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传统工艺与文化传承的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家乡的非遗,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激发了他们传承家乡文化的热情。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弘扬家乡非遗,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