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瘦身” 服务“加码”
沧州项目建设跑出“新速度”
4月的沧州,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上涌动着发展热潮。位于青县的华瑞创业孵化服务有限公司电力设施器材生产项目现场,桩基施工正如火如荼进行,而更引人注目的是项目审批的“闪电速度”:从3月14日立项到4月2日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20个自然日,审批环节精简近八成,材料压减三分之一。这一“沧州效率”背后,是政务服务改革与项目建设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
这样的突破,并非偶然。沿着项目建设的全链条追溯,市行政审批局以“数字化、个性化、增值化”为突破口的改革脉络清晰可见。自去年以来,一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政务服务创新,正让沧州的项目落地从“按部就班”变为“加速奔跑”,为高质量发展架起了“高速通道”。
数字化赋能,打破了项目落地的“首道关卡”。以往,选址难、要素对接慢是困扰企业的“老大难”,如今我市搭建的“智慧选址”系统,犹如一位精准的“红娘”,将全市1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招商信息、土地指标、产业规划等数据“一网打尽”,实现“项目找地”与“地找项目”双向奔赴。更值得关注的是,系统嵌入的金融服务模块已为129个项目解决123.54亿元融资难题,让资金链与产业链在数据流动中实现无缝对接。任丘市的华北智算中心项目便是受益者,通过系统多部门协同作战,从选址到生成包含审批流程、材料清单的“一件事”服务清单,仅用4天时间便完成了过去需要数周的前期工作。
当数字化打通了要素对接的“数据壁垒”,个性化服务则开始编织服务企业的“细密网络”。我市将原本的“套餐式”服务升级为“管家式”定制,为每个重点项目量体裁衣绘制“全周期管理服务导图”,从立项到竣工的每一个环节都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海仕维流体控制设备项目的落地过程,便是这一服务的最佳注脚——审批部门在土地招拍挂的“等待期”提前介入,指导企业同步准备设计方案、施工图等材料,使项目从备案到开工仅用37天,较以往效率提升50%以上。这种“一对一”的专属服务,如同为项目配备了“政务管家”,不仅缩短了审批周期,更让企业得以提前规划建设节奏,切实降低了时间成本。目前,全市已为1022个省市重点项目定制导图,让“一图通办全流程”成为项目建设的新标配。
在此基础上,我市将行政审批服务向“增值化”持续延伸。在规划审批阶段,全市推行电子报建技术标准,将原本需要3至5个工作日的图纸审查压缩至“即时完成”,智能审图软件通过数字化算法自动校验建筑指标,既提升了效率又确保了规划的合规性;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联审联批机制,形成“审批、监管、服务”闭环管理。河间市的通信铁塔项目在这种机制下,实现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后“一日拿证”,企业负责人感慨:“政府帮我们想在前、做在前,项目推进自然顺风顺水。”
行走在狮城大地上,从智能系统里的“数据跑路”到审批一线的“专员跑腿”,从标准化流程到个性化定制,政务服务的每一处细节创新,都在为项目建设清除障碍。截至目前,全市策划生成项目116个,出让“标准地”151块,千余个重点项目在定制服务中加速落地,一幅“审批更简、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营商环境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我们将继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部门互通、市县互联的审批服务机制,让更多项目在沧州这片热土上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