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 | 万俊男:“爱折腾”的90后村支书
来源: 长城网  
2025-05-19 09:18: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董肖飞 刘舰

  “要想地里不长‘盐壳子’,排水沟必须给力!”在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周边的农田里,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俊男正带着“两委”班子督导盐碱地改造工程。他指着新修的沟渠介绍道:“去年年底我们修缮好了所有沟渠,眼下正在完善排水系统和田间道路,等村周边这片4000亩盐碱地的农田改造工程完成后,不仅农机设备能顺畅作业,土地产能也将得到根本性提升。”

  1990年出生的万俊男,是土生土长的羊四村人,大学毕业后他曾经经商,但对家乡的牵挂和感情,让他选择回到村里。2021年1月,万俊男被选为羊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

  上任第一年,万俊男提议建成黄骅市第一家村级党史馆。资料图

  “乡亲们信任我,把未来托付给我,我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万俊男上任后,决定先从村庄管理入手,他将羊四村分为5个网格片区,自己担任总网格长,村“两委”成员担任分区网格长,村民代表、志愿者担任兼职网格员,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把老百姓关注的犄角旮旯都兜得严严实实。

  他还搞起了“随手拍”微信群,大伙儿发现问题隐患随时上报、即时响应——路灯昏暗致人摔伤的照片上传,110盏太阳能路灯便照亮了夜归路;雨季积水的画面刚进群,12个新修下水井就让内涝成为历史;当臭水坑的影像刷屏时,他带着村民百日奋战,85万元改造资金硬是把垃圾场变成了小花园。

  万俊男带头捐资,将村里废弃用房改建为敬老食堂。资料图

  最让万俊男揪心的,是走访时撞见独居老人就着热水啃冷馒头的场景。这个铁打的汉子红了眼眶,随后便带头捐资,将村里废弃用房改建为敬老食堂,为全村44名75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午餐,解决村里留守老人、困难老人和一些行动不便老人的吃饭问题。

  “万书记脚底板都磨出火星子了!”羊四村的村民们常常这样打趣他们的当家人。的确,这个闲不住的万书记从上任就没闲下来,他带着班子积极盘活流转村庄1000亩集体土地,改造500多亩盐碱地、实施鱼塘改造,以水利设施入股合作社……上任三年,不仅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大关,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1.5万元增长至2万元。

  万俊男带志愿者在地里查看红薯长势。资料图

  “去年,我们建立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闲置河滩荒地建成红薯种植基地。当时很多人都说不可能,但我相信,土地从不辜负汗水,咱新时代的庄稼汉,就要在盐碱地里种出乡村振兴的春天!”万俊男回忆说,当时红薯苗买回来后必须三天内种完,不然就长不好。他带着“两委”班子和十几个老乡,一共二十来号人往田埂上一扎,大伙儿全猫着腰倒退着插秧。那时候还有两台水车不停运水浇地,大伙儿连着在地里干了三天,有人腰疼得直捶后脊梁,可谁也不敢歇,硬是赶在期限内种完了。

  “去年我们试种了4亩多河滩地,没想到亩产竟然达到了四五千斤,这搁以前可真是想都不敢想!”万俊男兴奋地向我们介绍。通过打造“红薯奇迹”,村里不仅成功注册了“旱碱臻品”村集体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更实现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零到3万元的历史性突破。尝到甜头后,他们今年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大到十多亩河滩地,让更多的乡亲们受益。

  红薯种植只是一个开始,万俊男更想通过红薯种植,延伸到整个村庄的农业经济上来。他也一直在寻找政策帮扶,探索着去做红薯农产品加工产品。同时,还希望通过红薯种植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盐碱地农作物的种植上。

  “乡亲们常说我爱折腾,可不折腾哪来的变化?”万俊男边说边拨弄着手里的红薯苗,那些鲜亮的绿色映得他眼里的光愈发晶亮,“我们正在与农业专家进行探讨,探索适合盐碱地种植的更多农作物品种,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盐碱地也能变成‘聚宝盆’,我们的乡村也一定会更加富裕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庞晓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