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临灾“叫应”机制落实到人 | 洪水中,他们这样守护乡亲
来源: 长城网  
2025-08-05 21:48:40
分享:

  这几天,三位河北承德的村支书和基层干部转移安置群众的短视频爆火网络,网友给他们分别起下了不同的“外号”:“哑嗓书记”“长腿书记”“哭鼻子干部”。

  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六道沟村的“哑嗓书记”商桂福,只要一出现,受灾村民们就感觉特别安心。

  记者:“你的嗓子之前就那么沙哑?”

  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沟村党支部书记商桂福:“我连指挥带转移,就变成这样了。这么大灾情,吃喝拉撒睡都得管。”

  7月28日凌晨,连续的强降雨导致兴隆县六道沟村发生灾情。商桂福穿梭在暴雨中,一家一户确认村民情况。

  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沟村村民商振路:“当时(7月28日凌晨),水比炕都高,要不是书记他们及时赶到,我们就淹死在家里了。”

  那一夜,他和党员干部们从被洪水围困的村民家中,背出了4位高龄老人。他的腿也在趟水时,被划得伤痕累累。

  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沟村党支部书记商桂福:“共产党员就是为大伙服务的,我们是无限付出,没问题。”

  如果说“哑嗓书记”是用声音传递着守护的决心,那么另一位“长腿书记”则用脚步向外界传递出生命的希望。

  承德市兴隆县上石洞乡党委书记曹佐峰:“不能歇脚,不能吃饭也不能松劲,就一直在走。”

  强降雨袭来时,兴隆县上石洞乡下辖的9个村一度成为“孤岛”。7月28日下午,心急如焚的曹佐峰和同事从乡里出发,去往9个失联村,确认乡亲安危。

  记者:“你们一行走了多长时间?”

  承德市兴隆县上石洞乡党委书记曹佐峰:“有两天半吧。就是心里绷着这个事,想掌握第一手情况。老百姓看到我们也是激动地落泪。”

  在破损的山路上徒步行走,危险一次次袭来。最终,他俩在7月30日中午抵达最远的失联村——米铺。

  记者:“你当时心里害怕吗?”

  承德市兴隆县上石洞乡党委书记曹佐峰:“没有时间考虑这些问题。都是我该做的。以后不管碰上啥事儿,我肯定还这样。”

  三天两夜,37.9公里。“长腿书记”曹佐峰冒着生命危险,兑现一个承诺:不落下一村一人。而一位年轻的“哭鼻子干部”在危难时的几次流泪,让人看到了基层干部藏在坚强后的柔软。

  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南台子西沟村被转移村民常秀兰:“他说,你快走吧大娘,这水要来了。”

  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南台子西沟村被转移村民李晓红:“我不想走,着急了,他拽着我们赶紧走。”

  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干部王振宇:“我不能拿老百姓生命冒险。”

  这场暴雨同样让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南台子西沟村受损严重。暴雨来袭前,28岁的乡干部王振宇和同事进村转移群众,面对不愿撤离的老人,他急得直跺脚甚至落泪。

  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南台子西沟村村民李晓红:“老太太87岁,老爷子91岁,都他们背着出来的。”

  在反复劝说下,终于将全体村民安全转移至村委会。灾情紧急,王振宇和同事以及两位村民又徒步跋涉七个半小时山路,第一时间向外界传递信息。

  8月1日,王振宇再次回到南台子西沟村,统计灾后房屋受损情况。见到前几天一起并肩战斗的同事,他又一次落下泪。

  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南台子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史海艳:“这孩子我想着将来也是有出息的,真跟老百姓同甘共苦。”

  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干部王振宇:“因为我是这个村的包村干部,最主要的就是为老百姓的生命做保障。”

  “哑嗓书记”的呐喊、“长腿书记”的脚步、“哭鼻子干部”的泪水,一个个带着泥土气的“外号”,让我们看到了老百姓心中的“主心骨”是什么模样,而他们也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总监制:李遥

  策   划:张霰 刘磊 胡印斌 

  统   筹:赵娇莹 张群

  摄   像:路钦淋 刘志成 陈志洋 

  祁鑫 马心依

  制   作:康紫祎

  海   报:冯少玲

责任编辑:庞晓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