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末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2% 增速连续62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08-01 08:25:57
分享:

  截至6月末,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9.99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连续62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均突破1万亿元,养老产业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相关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均超过25%。1至6月,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9%,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累计为经营主体节省利息支出89亿元。这是记者在省政府新闻办7月30日召开的河北省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2023年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截至目前,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领域货币政策工具在河北省已实现全覆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有效带动了相关领域信贷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科技金融助企行”、产业集群授信会等专题对接活动112场,向金融机构推介企业1.4万家,累计授信865.9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与省科技厅双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加快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形成科技金融工作推进闭环。联合相关部门梳理推送符合再贷款政策要求的企业及项目清单逾1万家,金融机构发放符合再贷款要求的贷款107.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落地全省首笔数字人民币科创债券、全国首单科技投资研发转化损失保险。持续发挥河北省科技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累计撬动其他各类资本197.7亿元,投资项目163项次,支持15家获投企业上市,其中1家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中行河北省分行坚持“投早”“投小”,推出“科创贷”“知惠贷”“创新积分贷”等产品,其中依托知识产权为414家初创期小微企业放贷近30亿元。推出“电子信息贷”“机器人贷”等服务方案,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量220亿元。落地河北首笔中银科创算力贷,为省内算力项目建设投放贷款逾38亿元。推出“专精特新贷”“小巨人贷”等,2024年以来专精特新客群授信覆盖率提升了14个百分点,达35%。

  河北省金融业含“绿”量满满。绿色金融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体系完善再到创新引领的转变。在全国率先探索转型金融支持钢铁行业政策,并持续优化调整,构建起“政策引导 平台赋能 产品创新”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已为钢铁企业提供转型融资授信319亿元,放贷220亿元。

  建行河北省分行积极拓宽绿色金融支持服务范围。紧盯绿色项目开展前置营销,加快贷款签约和投放。深耕绿色消费,拓展绿色消费贷款应用场景,提升新能源购车分期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绿色个人按揭贷款提质增量。实现了36亿元转型金融贷款投放。

  普惠金融实现广泛覆盖。上半年,河北省积极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争取新增26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专属产品,设立“冀产融”“冀科融”“冀消融”专项额度各100亿元,鼓励加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服务消费及外贸领域信贷投放。上半年,全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09%,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截至6月末,全省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9.4亿元。

  “五篇大文章”篇篇总关情。养老金融方面,截至6月末,全省养老产业贷款余额79.4亿元。积极构建“多领域、广覆盖”的支付适老生态体系,推动全省银行网点建成适老化特色场景100余个。鼓励金融机构实现数字金融与养老金融融合发展,农行秦皇岛分行搭建了全省首个数字人民币家政养老服务平台。河北银行推出养老社区食堂智慧管理系统,为老年群体提供点餐、结算、上门送餐等服务。农行河北省分行今年打造了203家适老化服务标杆示范网点,其中县域占比70%。上半年,该行开展送金融服务下乡6000余次,覆盖乡镇1000余个。在同业首家推出线上社保卡同号换卡、申领及补换卡服务。

  数字金融有序推进。河北省指导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将金融服务嵌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等场景,助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截至6月末,全省9352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相关企业贷款余额1323亿元。大力推进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积极推进各类交通场景及财政代发、住房公积金应用。截至6月末,全省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的商户达286.7万个,消费金额255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二。 (记者 王巍)

责任编辑:张晓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