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精准研判省内不同区域灾害形势,近日印发《河北省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保秋粮丰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创新采用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的策略,制定15条针对性防灾减灾救灾措施,全方位应对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及病虫害等灾害,为秋粮及全年粮食丰收筑牢安全防线。
面对省内南北灾害差异,《方案》实施差异化应对。在冀中北地区,自7月下旬起,承德、张家口、保定等地遭遇突破历史极值的强降雨,农田渍涝严重,且8月降水偏多导致洪涝风险居高不下。对此,《方案》以“排、散、管、促”为核心,推出7项举措解“渍涝之困”。
通过疏通沟渠、对低洼地块利用现有排水工程或紧急开挖临时排水口、架设移动泵站等方式24小时抢排积水,避免作物根系受损;积水排出后,针对土壤黏重、板结地块,组织农户开展铲趟、中耕划锄,改善土壤透气性以助力植株恢复;对倒伏作物适时扶正、清除淤泥并跟踪观察生长情况,正常则加强水肥管理,异常则及时翻耕改种,对无法恢复的绝收地块,抢收秸秆作青贮并改种速生叶菜等短生育期作物;同时全面开展受灾区域环境消杀,清理污泥垃圾、消毒饮用水源、无害化处理动物尸体,守住灾后防疫底线,此外还会清除受损农田砂石,利用项目资金修复水毁设施,为恢复生产创造条件。
而在冀南地区,7月以来持续高温少雨致土壤失墒加速,局部旱情显现,预计8月中下旬,南部地区气温偏高,部分降水偏少区域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
《方案》聚焦 “蓄水、保墒、抗旱”,以5项行动破“缺水之局”。一方面引水抗旱,调度水利工程,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同时协调电力部门保障抗旱用电;另一方面兼顾不同作物关键生长期,适时浇水补墒,通过覆盖、中耕等措施保墒提墒,适度追肥并实施“一喷多促”作业增强作物抗旱能力,还积极推广滴灌、微喷、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以提高用水效率;此外,提前检修抗旱机具,储备调剂化肥、种子等农资,建立抗旱服务组织强化保障,对受旱无收地块,及时改作青贮或补种短生育期作物。
除区域灾害应对外,全省层面“虫口夺粮”行动同步推进。根据前期病虫发生情况和基数调查结果,结合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品种抗性、生态条件及气象预报等因子综合分析,河北玉米、水稻、马铃薯、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病虫害呈中等至偏重发生态势,加之近期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秋粮作物病虫害防控形势严峻。
《方案》强化全省联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聚焦棉铃虫、玉米螟、黏虫、甜菜夜蛾、玉米南方锈病、稻瘟病等秋粮重大病虫害,建立监测机制强化监测预警,紧盯防治关键期,适时组织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其中,玉米重点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及南方锈病,抓住关键期用药;水稻针对“两迁”害虫和稻瘟病,采取诱杀、达标防治、预防性喷施等措施;针对马铃薯、花生等其他作物,根据监测情况及时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花生田甜菜夜蛾等,防止扩散为害。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强调,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抗灾责任压实至市、县、乡、村,任务细化到具体地块与农户,以钉钉子精神跟踪调度措施落地,坚决守住秋粮丰收底线,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河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