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抗战精神接过来、传下去”
来源: 河北日报  
2025-09-03 17:06:58
分享:

  “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8月29日下午,随着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歌声,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党史课在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开始了。

  “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由五台迁驻阜平县城……”讲台上,讲解员深情讲述,背后大屏幕同步播放珍贵的历史影像。从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抗日模范根据地”,红色阜平的峥嵘岁月在音符与画面中缓缓流淌。

  台下,来自城南庄镇的50多名党员干部群众凝神聆听。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八旬老者,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还有稚气未脱的学童。40分钟的课程里,人们眼泛泪光,神情专注,不时轻声跟唱。激昂的《黄河大合唱》、悠扬的《在太行山上》、铿锵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首首经典旋律,将他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这些歌在学校练过很多遍,但今天看了影像资料,才真正意识到歌词的厚重。”阜平中学高二学生程婕跟唱了每一首歌。

  在一旁,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副馆长周慧敏默默观察着大家的反应,她欣慰地说:“这是我们专门推出的活动,效果很好,老人孩子都沉浸其中了。”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自1974年建成开放以来,两度改陈扩建,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国家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之一。“我们要把气势磅礴的抗战史变成可听、可唱、可感、可触的体验,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岁月。”周慧敏说。

  8月24日,纪念馆腾出一间120平方米的展室,精心打造“影像记忆——阜平里的抗战”临时展,并结合以“模范根据地”为主题的音乐党史课,开辟了“上一堂音乐党史课、看一个阜平抗战影像展”的全新研学线路。“我们希望通过‘一课一展’的沉浸式体验,让大家把抗战精神接过来、传下去。”周慧敏说。

  走出课堂,踏着石板路,就来到阜平抗战影像展厅,“光荣的阜平”“重要集会在阜平”“重要机构在阜平”等七个板块的77幅老照片一一映入眼帘。

  抗日战争时期,阜平9万人口,2万人参军参战,5000人光荣牺牲……展览结语处,一组炽热的数字让76岁的退休教师顾节良潸然泪下:“我们顾家有20多人上过战场,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现在生活好了,更不能忘记过去。”

  “既让人走进来看,也要走出去讲,活化红色资源,就不能只把历史摆在馆里。”周慧敏说,他们准备将音乐党史课开进河北大学,向大一新生宣讲抗战故事,让红色基因在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河北日报记者 寇国莹 见习记者 李靖恬)

责任编辑:庞晓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