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沽源十万亩藜麦迎丰收
来源: 长城网  
2025-10-15 08:37:26
分享: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今年收成非常好,口感嚼着有劲儿,比前些年试种时强太多了。”十月的河北张家口沽源坝上,白土窑乡有机藜麦种植基地里,种植户郝生明戴着沾泥的手套,从北斗导航收割机中捧出饱满籽粒。此时的沽源,10万亩藜麦田连成片,2600多户农户忙着收割,这片占全国藜麦总种植面积五分之一的产业基地,正以“一粒谷物”的力量,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张家口市沽源县藜麦迎来丰收。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 供图

  沃土育良种:从“外来客”到“富民粮”

  沽源能成为“中国藜麦产业示范县”,始于大自然的馈赠。这里地处北纬41°黄金种植带,平均海拔1536米,年均日照超3000小时,昼夜温差达14℃以上,气候与藜麦原产地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度契合;全县205万亩耕地中,42万亩天然富硒土地更让藜麦自带营养优势,每百克蛋白质含量达13.4至15.5克,相当于同等质量优质牛奶的4倍。

  但最初引进时,农户们满是忐忑。“2012年刚引进藜麦时,我试种了1亩地,心里总打鼓 ,这外来作物能在咱坝上活下来吗?”闪电河乡种植户张庆军的顾虑,随着当地有机产业布局逐渐消散。

  农业部门联合企业梳理10 万亩休耕土地规划为有机种植区,每块地做土壤检测,从选种到收获全程有第三方指导,就连地膜都用全生物降解材质;二道渠乡育种基地还培育出“坝藜 2 号”等本土化品种,技术负责人李建国介绍:“这品种抗风耐冻,亩产最高能到550斤,比最初品种增产三成。”

  如今,政策托底更让农户安心。“每亩补贴200元,保险全报销,企业订单兜底收。” 张庆军介绍,他从种植面积1亩扩至400多亩,收益也大幅提升,以前种莜麦一亩赚600多块,现在种有机藜麦能赚1575块,是莜麦的2倍多。

  数据显示,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户均增收3000元,订单回收户均增收5500元,入企务工每人可增收2500 元至 2800元,藜麦彻底从“外来客”变成了“富民粮”。

  2025第四届中国藜麦企业家大会活动现场。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 供图

  链条提价值:从“卖原粮”到“造精品”

  “今年藜麦价格好,收购价一斤5元左右呢。”近日,种植大户郝鹏飞站在藜麦田里满是喜悦,他的藜麦陆续被运到北麦生态农业公司车间,变成高附加值产品。“一袋350克的藜麦片32元,一盒250克的饼干25元,一份净重160克的碗粥要38元……”北麦公司销售部经理陈海英细数着产品价格,而几年前,沽源藜麦还面临“钱被别人赚”的困境。

  “那时候沽源藜麦都被加工成原粮售往外地,钱都被别人赚了。”沽源县藜麦产业协会会长向永刚回忆,如今这一局面彻底扭转,全县已培育北麦、恩尔、藜小二等7家深加工企业,构建起“品种选育—规模种植—精深加工—线上线下营销”全产业链,开发出藜麦米、藜麦花胶、藜麦啤酒等36款产品,年产值突破2亿元。

  “以前卖原粮一斤才3块多,现在高端产品一斤能卖20多块,出口价更高。”向永刚说,新建食品加工厂投产后,加工能力将翻倍至2万吨。产业链延伸还解决了农户“卖粮愁”的困境,郝鹏飞与北麦公司签订保价订单,企业春季给种子和技术指导,秋季直接进地收购,“全程‘保姆式’服务,再也不愁卖了。”在北麦公司车间,值班班长宋利永忙着调度发货:“生产线不停转,这些打包好的藜麦食品,马上要发到上海、北京等地。”

  沽源藜麦产业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现场。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 供图

  品牌闯世界:从“区域产”到“国际牌”

  “就像一提起大米想到‘五常大米’,一提起苹果想到‘烟台苹果’,我们要让‘沽源藜麦’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藜麦代名词。”在第四届中国藜麦企业家大会上,沽源县县长任强的话,道出当地打造品牌的决心。2025年,沽源发布“沽源藜麦”区域公用品牌,首批授权7家企业使用,破解了单个企业“品牌建设难”的瓶颈。

  “品牌建设是我们的短板,靠单个企业很难取得突破。这下可好了,大家抱团闯市场,一定能打响沽源藜麦的招牌。”陈海英介绍,北麦公司已凭借品牌优势抢占高端市场,他们有1万亩有机藜麦种植基地,“谷麦郎”有机藜麦产品在北京、上海超市很抢手,今年前8个月销售收入达 7000万元,同比增长20%。

  为让品牌走得更远,沽源严把品控关,所有有机藜麦生产主体均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每批产品必检,违规企业将被取消认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志勇说:“要让世界知道,咱中国好土地种出的藜麦,品质一点不输原产地。”

  目前,沽源藜麦已拿下欧盟有机认证、FSSC 认证,正申请秘鲁有机认证;借“一带一路”东风,当地还远赴秘鲁、玻利维亚签署5项合作协议,让坝上藜麦“重返”南美市场。

  “下一步我们要打造四大有机农业生产片区,让藜麦不仅成为富民产业,更成为中拉合作的农业名片。”县委书记赵赞说。

责任编辑:庞晓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