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开村播丨围场有个“跑山小于”
来源: 长城网  
2025-11-19 10:52:36
分享:

  “家人们看,这就是咱们今天刚从山上收的松蘑,纯天然的好东西!”镜头前,于立华(网名:@围场跑山小于)正熟练地向天南地北的网友展示着手中的山货。屏幕之外,围场吉上村的田埂乡间,跑山小于的另一项出了名的“日常”每天都在上演——揣着现金走家串户,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老乡们的农特产。

  这“亏本买卖”,恰恰正是这位90后村播于立华独特的温暖“生意经”。

  于立华(左一)在村民家中收农货。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祁鑫 摄

  跟着于立华的脚步,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吉上村东头的金玉英大娘家。“大娘,我们来收角瓜条啦!”金大娘笑着迎出来,嘴里念叨着:“别人收十四五块,我没卖,就等着你呢!”于立华一边装货一边说:“咱自己村里的人,得照顾照顾。”最终,这袋角瓜条以每斤18元的价格成交。

  为啥非要当“高价收购商”?于立华的理由很简单实在:“咱自己村里的宝贝,品质这么好,老乡辛苦一年,多给点是应该的。我自己直播能卖上价,这好处当然得返给老乡。”

  这种实在,也延续到了他的直播间里。卖榛子、蘑菇、果干,顾客“拍”一斤,他常常手一松就装上一斤一两;收上来的蘑菇品相不一,他就专门雇村里人来修剪整理,既保证了发货质量,又给乡亲们多添了一份工钱。这份厚道,成了他直播间里最硬核的“广告”。

  于立华(左一)正在直播。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马心依 摄

  今年35岁的于立华,曾经在上海做了3年新媒体运营。2024年3月,他选择回到家乡,从零开始。最初只是拍拍上山捡蘑菇的视频,到了5月,开始尝试卖山野菜。他收的都是应季的山货和农副产品,“如果村民有什么想卖的东西,也可以提前和我们说,我们列个表,去看看质量,挑选挑选,然后挂小黄车帮他们卖货。”他举了个例子,“别人收肉蘑每斤给8到12元,我收每斤12到13元;按市场价收榛蘑大约每斤2.5元,我收每斤4元。”

  他的付出逐渐被看见。2024年10月,他获评“围场家乡推荐官”称号,并借此机会走进了围场镇的11个村做专场助农直播。“当时每一场差不多有几百人同时在线,基本上能把村里凑上来的农副产品卖掉。”他笃定地说,“卖不掉的,我就按比市场价高的价钱收回来,自己再慢慢卖。”

  于立华(左一)正在打包货品。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祁鑫 摄

  这笔收益对于村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村里一个小组十几户人家,卖得多的家庭,一年能多挣2000多元。一位村民感慨:“以前也没想到能从野菜上挣到钱,现在他把我们的生活都带得更有奔头了。”

  如今,于立华的直播事业刚满一年半,“先把自己村里的直播带货事业做稳”,是他现阶段的总结。对于未来,他思路清晰:鼓励乡亲们多种植豆角、角瓜这类畅销农产品,加工成别处没有的豆角丝、角瓜条,把“围场特色”这张名片擦得更亮。

  总策划:文   炜  张丽荣  李   遥

  统   筹:赵大鹏  冀   伟  杨建民  易正林  贺宏伟

  监    制:陈志洋

  编   导:马心依

  出   镜:张     群

  摄   像:祁     鑫  马心依

  后   期:祁     鑫

  海   报:孙向向 孟繁茜(实习生)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长城新媒体集团 

  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米若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