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十四五”⑨丨一刻钟,“圈”出美好生活
来源: 长城网  
2025-11-27 13:37:1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耿佳 冯少玲 马宁 路钦淋 李全

  “出门几分钟就能买菜吃饭,养老、托幼、看病全在家门口解决,太方便了!”近日,石家庄市桥西区玉成社区居民张裕贤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赞不绝口。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居民步行15分钟为半径,覆盖日常消费、文体、康养等多业态的社区服务圈。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石家庄积极推进此项建设,推动居民生活“入圈”、幸福“出圈”。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玉成社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马宁 摄

  发展“一店一早”,从“将就”到“讲究”

  民以食为天,便民生活圈的温度,先从一餐热饭开始。

  每天清晨七点半,食堂门前便排起长队,包子、油条、豆腐脑热气腾腾。“起床洗漱到买完早饭10分钟搞定。”90后上班族孙宇告诉记者,家门口的早餐已成为他的生活必备。

  紫阁园小区居民王振林也是食堂常客,“每天陪着老人去做康复,没时间做饭。食堂的菜荤素搭配,一日三餐都在社区食堂购买,有时还能直接点餐到家。”

  在“2024年玉成社区便民生活圈满意度调查”中,社区爱心食堂满意度达95%,多元服务让居民用餐从“将就”变“讲究”。

  玉成社区爱心食堂。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路钦淋 摄

  补齐“一菜一修”,小服务解决大需求

  买菜方便、修补不愁,是居民们的刚需,也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必备。 

  清晨八点半,玉成社区食堂斜对面的果蔬佳便民市场内人流涌动,新鲜蔬果摆满摊位。“基本上两三个小区间就有一个便民市场,居民买菜方便,我们生意也好。”市场理货员吕素存笑着说。

  玉成社区便民果蔬市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路钦淋 摄

  人流聚起商机,也稳住了手艺人的生计。王建才夫妇的修衣铺,去年从商圈门面迁到社区菜市场,租金降了、客源稳了。“居民买菜顺带拿衣服来修改,一到周末,我们一天能接二三十单。”说话间,王建才手上忙不停。

  玉成社区嵌入菜市场的修衣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耿佳 摄

  河北省《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中提出,规范有序发展集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于一体的社区工坊。“修修补补”的小业态,解决了居民生活里不起眼却必不可少的“大问题”。

  服务“一老一小”,解后顾之忧

  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是上班族最牵挂的事,也是便民生活圈重点发力的方向。

  上午10点,玉成养老院里,老人们在院长和护工带领下写书法、做手指操,欢声笑语不断。“一半以上老人是周边住户,白天来接受日间照料,晚上子女接回家。”院长张美巧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玉成养老院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相通,药房、口腔诊所齐全。张美巧介绍,养老院里的24小时医疗服务随叫随到,对面社区食堂负责配送三餐。

  玉成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37.6%,便民生活圈里的服务保障织密了养老“幸福网”。

  玉成社区养老院为老人开展重阳节敬老活动。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少玲 摄

  开在小区里的幼儿园也解决了家长们的托育难题。紫阁园小区幼儿园园长高雨介绍,“我们不仅提供3岁以上幼教服务,还承接3岁以下孩子的托育管理。”

  玉成社区紫阁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在参加户外活动。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马宁 摄

  便民化改造,提升幸福指数

  居民切磋乒乓球、社团排练民族舞、老人们下棋聊天……下午3点,玉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热闹极了。

  “党群服务中心的办公室改成了活动室,还加装了空调,冬暖夏凉。”爱打乒乓球的赵阿姨告诉记者,原来想打球要开车去体育馆,现在家门口就能锻炼,很方便。

  玉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居民正在参加社团活动。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耿佳 摄

  玉成社区水胭脂艺术团团长申爱平牵头组建舞蹈队、合唱团,社团活动排得满满当当。“社团成员离党群服务中心都很近,步行10分钟内基本能到,大家积极性可高了!”

  “建设要跟着需求走。”社区党委书记王丽霞说,自2021年起,社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民意,不仅按需引进商户、打造特色农产品展销店,还开设公益课程、整合16个社团定期开展活动。

  如今,玉成社区已构建起覆盖医疗、养老、教育、购物、文体的便民网络,居民步行5至15分钟内,就能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帮办”。

  玉成社区引进的特色农产品展销店。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马宁 摄

  玉成社区的便民化改造,是河北省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缩影。“十四五”期间,河北省累计建成便民生活圈448个,覆盖社区1166个,拥有商业网点54525个,服务居民约978.29万。

  一刻钟,不仅“圈”出了便捷生活,更“圈”出了家门口稳稳的幸福。

责任编辑:庞晓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