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梦妍 戴璐繁
早上七点,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三级高级法官邱振刚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提前一个小时到岗,梳理案卷,规划日程,这个习惯邱振刚已保持了二十多年。
自2001年转业进入省法院,特别是2016年调至行政审判庭以来,邱振刚共审结各类行政案件1200余件,收结案数量始终名列前茅。他不仅是一位办案能手,更是一位用真情化解矛盾、守护公平正义的“暖心法官”。

工作中的邱振刚。本人供图
行政审判,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邱振刚常说:“行政诉讼不仅需要依法审判,更要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每一份判决书都承载着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每一次调解都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
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2023年,一起耗时三年多、历经七个程序的占地补偿案交到邱振刚手中。当时,当事人程某已身心俱疲。为了查清事实,邱振刚反复研读卷宗,多次询问双方,细致查证涉案土地情况。面对行政机关“程序合理”的辩解,他精准援引法律,指出补偿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最终依法予以改判。
拿到判决书那天,程某满含热泪看了三遍。他激动地给省高院大法官留言:“从邱法官身上,我看到了国家推动依法治国的决心,他用实际行动让我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在同事眼中,邱振刚是擅啃“硬骨头”的专家型法官。他办案精益求精,努力寻求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最佳效果。
2017年初,一批涉及60户群众的征地拆迁系列案件摆在他的面前。案件矛盾尖锐,关乎国家级项目推进,更牵动数十户家庭的切身利益。那段时间,邱振刚每周都要坐几个小时车赶往当地,挨家挨户走访,摸清老百姓的诉求。他和同事们坚持了好几个月。
“政府部门怕突破政策,群众觉得补偿不够。”面对两难局面,邱振刚反复沟通:向政府耐心解读群众诉求的合理性,寻找政策弹性空间;向群众细致讲解政策依据,疏导情绪。经过无数次协调,系列案件最终妥善化解,既保障了项目推进,又维护了百姓权益。
在邱振刚看来,行政审判的终极目标不是“一纸判决”,而是实质性化解矛盾,让群众少受累、少跑腿。他总能用有温度的沟通打破僵局,用务实的举措解决难题。
2024年3月,邱振刚案头接到一起拖了近十年的农民工工伤认定纠纷案。湖北农民工熊某因申请晚了10天,维权之路异常坎坷。邱振刚没有简单以“超期”驳回,而是逐页翻阅卷宗,反复核查细节。最终,他发现延误并非熊某主观原因,属“不可归责于自身的客观因素”。厘清事实后,他依法改判,支持了农民工的合理诉求。

邱振刚获得的荣誉证书。本人供图
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了抓住最佳时机化解一起历时五年的工伤纠纷,邱振刚在刚献完400毫升鲜血后,不顾疲惫,连夜踏上前往承德的火车。第二天一早,通过他将心比心地调解,公司与受伤农民工就赔偿达成一致,并撤回了所有诉讼。“是邱法官的真诚打动了我,他把调解工作做到了我们心坎里。”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生活中的邱振刚简单而自律。他每天早到晚走,夜晚和周末加班是家常便饭。办公桌上,卷宗分门别类,有的被他用红笔圈点批注,写满审理思路。“法官手里攥着审判权,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再认真、再细致都不为过。”这是他常挂嘴边的话,也是他二十余载职业生涯的行动写照。
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9次个人嘉奖、7次“优秀共产党员”……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对邱振刚忠诚履职的肯定。日前,他又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委政法委选树为政法系统“最美河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