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人们看咱们的红薯淀粉,多白净!吸水性好,糊化后不容易烂,口感爽滑有韧性!”
初冬的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大石岭乡,山野间秋韵犹存。在乔小菊(网名@北方有乔)火热的手机直播间里,家乡好物正乘着网线,被销往天南海北。这位笑容质朴的姑娘大学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如今已成为玩转电商的“新农人”。
“以前家里十几亩地,红薯秧苗、红薯粉、红薯淀粉啥都种啥都卖。可除了自家吃,就靠着赶集那点销路。周边村民都种红薯,产品同质化严重,不仅难卖,价格还上不去。”乔小菊回忆。
转机来自电商直播。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悄然萌生——让家乡的红薯系列产品搭乘互联网的翅膀,飞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她从零开始,学习拍摄、剪辑、写脚本、与网友互动。县里提出的“三级书记抓电商”举措,更为她铺就了“电商快车道”,提供了专业的培训和支持。
“一开始直播,根本没人看,我自己也紧张得不行,话都说不利索。我自己也紧张。多亏了乡里牵线,让我去县里学电商运营,怎么拍视频、怎么写脚本、怎么和网友互动……真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直播间里的局促不安,到自信从容地展示产品;从无人问津,到收获大批忠实客户,乔小菊完成了从“小白”到“村播达人”的精彩蜕变。
乔小菊深知,网友的信任源于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从红薯的种植、收获到淀粉的晾晒、粉条的加工,每一道工序她都严格把关。好多老客户秋天就催着问:“小乔,今年的粉条啥时候上架?”
“这份信任,我绝不能辜负。”乔小菊感慨,“今年直播销售比去年更好了,前几天一场直播,不到两小时就卖出1500多斤红薯粉,红薯淀粉的订单也源源不断。”
不仅自家几十亩地的农产品不愁销路,她更带动了乡亲们一起增收。“现在咱们这儿,育苗、栽种、收红薯、做粉条,都需要人手,忙的时候一天有几十人干活儿。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赚钱,这比我一个人赚钱更有成就感!”乔小菊自豪地说,“下一步,我还想把经验分享给更多人,让家乡更多农产品搭上‘网络快车’,飞向全国各地。”
在青龙,越来越多像乔小菊这样的“新农人”不断涌现。他们以手机为“新农具”,直播为“新农活”,在田野间奏响“致富交响曲”,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总策划:文 炜 张丽荣 李 遥
统 筹:张光明 冀 伟 杨建民 易正林 贺宏伟
监 制 :王震军
编 导:祖 迪 武佩剑
摄 像:武佩剑 赵剑升 付自胜
后 期:武佩剑
配 音:祖迪
海 报:武佩剑 孙向向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长城新媒体集团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