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省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预期目标
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79.03岁
11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姜建明介绍,“十四五”时期,河北省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预期目标。截至2024年底,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79.03岁,较2020年提高1.28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居民健康素养等健康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一直以来,河北省持续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纵深推进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十四五”时期,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户河北,与京津共建3批次115个京津冀医联体,覆盖全省各地市。京津冀三地1326家医疗机构实现了104项检验结果互认,686家医疗机构实现5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
持续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国家级47个临床重点专科、31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省级289个临床重点专科、150个医学重点学科,在省内阶梯配置。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更加巩固。百强县医院提质行动、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扎实开展,常态化巡回医疗制度建立实施,97%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能力标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质量逐年提升。全面推行乡村一体化“十统一”管理,依托9所高等医学院校成立乡村医生培训联盟,常态化培训乡村医生24.7万人次。
改革赋能,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强化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93个,促进人员技术下沉、优质资源共享,县域就诊率逐步提升。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33个,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服务。
数智赋能的实践场景越来越丰富。河北省规划建设全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实现国家、省、市、县、乡医疗健康数据的互通共享;建设互联网医院91家,覆盖各设区市;升级改造5G救护车521辆,打造“上车即入院”智慧急救;开发建设“河北智慧健康”平台,推动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预约挂号“一网通办”。
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加快。“十四五”时期,河北省新建国家和省级中医优势专科477个、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130个,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达到93.05%,乡镇和社区“国医堂”实现全覆盖,中医药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中医药定量化研究加力推进。中医智能辅助诊断设备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证辅助诊疗平台符合率提升至80.2%。
系统提升公共卫生能力。河北省疾控体系改革持续深化,省、市、县三级疾控局全部挂牌组建,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设置公共卫生科,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设立实现全覆盖。
卫生应急能力持续提升。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基地建设项目落户河北,3家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成投用。
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持续推进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行动,预防“艾梅乙”三病检测率99.99%。连续29年实现“鼠间鼠疫不下坝,人间鼠疫不发生”防控目标。持续开展妇女“两癌”、重点人群肺癌免费筛查,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不断深入。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全省岗位合格率达99.5%。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提质,全民健康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普及,人民群众重视健康、维护健康、享受健康的氛围更加浓厚。
推动实施一揽子生育支持政策。加快落实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十四五”末全省每千人口托位数将达到4.5个以上。免费开展孕妇无创产前基因筛查245万例、耳聋基因筛查213万例,做到建档立卡孕妇应筛尽筛,大幅降低了唐氏综合征和严重听力障碍患儿的出生数。
强化“一老一小”健康保障。目前,河北省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设置老年医学科,养老机构实现“养中有医”全覆盖。累计完成3600余万人次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及时发现并矫治了异常孩子。实施“小胖墩”“小眼镜”“小蛀牙”等干预工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总体近视率实现持续下降,龋齿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开通省、市两级12356心理援助热线,省内免费咨询。推动落实“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政策,省内直免、跨省线上减免2.28万人次。农村人口大病监测范围拓展到全省所有农户。(记者 赵泽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