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 从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中看“和合共生”
来源: 长城网  
2025-08-09 17:09:03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蔡洪坡 路娟

  8月7日下午,参加“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系列活动的媒体记者来到天津博物馆,寻访馆藏文物里蕴含的“和合共生”内涵。

  走进天津博物馆,前来打卡、观展的游客络绎不绝。天津博物馆二楼开设了“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展”,展览精选天津博物馆甲骨、青铜器、玉器、书画、陶瓷器等各类文物精品百余件,均属天津博物馆精粹。

  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蔡洪坡 摄

  据介绍,近年来,游客评选出天津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为“一瓶一画一鼎”,即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西周太保鼎。

  明清时期,官窑御用瓷器颇有名气,而最著名的便是这款“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此瓶是清乾隆时期的宫廷御用珍品,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工艺卓绝,美轮美奂。

  然而,这款极具珍贵性和特殊性的玉壶春瓶上还体现着中西合璧的风采。

  走近细看,它胎质莹白温润,瓶颈部蓝料彩绘蕉叶纹,瓶身绘有湖石、盛开的芍药以及两只对望的雉鸡,寓意夫妻和美。

  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蔡洪坡 摄

  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介绍,虽然瓶体看上去较为简单,但无论是绘画技巧还是制造工艺均不简单。

  姚旸介绍,瓶体上的绘画是由当时的宫廷西洋画师来创作,在绘画工艺上,结合了西方透视性笔法和中国传统工笔画法。在制造工艺上,胎体选用的是中国的原料,而珐琅彩则是来自西方。“中西合璧,各展所长,共同创制了这款传世珍品,体现着和合共生的内涵。”

责任编辑:张晓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