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北唐山一片废旧矿区内,一条总长1170米的钢铁轨道上,飞行器正在静待指令。随着压缩空气的瞬间释放,飞行器可在几秒内加速至最高800公里/小时,接近高铁速度的3倍——这就是可实现全尺寸飞行器高速动态模拟测试的“地面飞行实验室”,其突破性的技术能力,可以为低空经济领域提供关键基础设施支撑。
河北中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速动态模拟测试平台正在进行新型无人机技术测试。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荣鹏 摄
该平台由河北中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建造,在河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持下,通过对废弃矿区土地和房产进行改造升级,建成了这一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速飞行模拟测试基地。河北中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伟告诉记者,该系统最大特点在于能够真实模拟飞行器高速运动环境,“它不仅在瞬间爆发出巨大推力,更通过磁力制动实现安全刹停,全程模拟真实飞行条件,单次测试完成后几分钟即可复位,极大提升了研发效率”。
与传统风洞实验相比,该平台展现出三大技术突破:一是真实还原地面效应,特别是飞行器贴地飞行时的复杂气流环境;二是可支持机身长达30米、翼展20米、总重3吨以下的全尺寸飞行器样机实验;三是建设和运营成本仅为大型风洞的几分之一,大幅降低了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门槛。
河北中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速动态模拟测试平台正在进行新型无人机技术测试。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荣鹏 摄
目前,该平台已为多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全球最大货运无人机白鲸航线W5000的缩比模型在此完成了上万次起飞、爬升及极限失速测试,为其成功下线奠定坚实基础。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陈海昕教授表示:“这种轨道式高速滑行测试解决方案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为我们研究飞行器变形变体动力学问题提供了全新路径。”
据了解,该测试平台的成功建设,不仅破解了我国航空装备研发长期被国外“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更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测试环境,显著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其将传统风洞实验难以实现的大尺寸样机真实环境测试变为现实,为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和大国重器研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高速动态模拟测试平台正在进行测试。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荣鹏 摄
从破解技术垄断到赋能产业升级,从降低研发风险到推动科技创新,唐山“地面飞行实验室”正在为河北乃至全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文 字:张荣鹏 李代姣
编 导:张荣鹏
出 镜:张荣鹏
摄 像:张荣鹏 李代姣
后 期:张荣鹏
海 报:段维佳
鸣 谢: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