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河北丨海上“泊车”人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10-13 08:50:51
分享:

9月17日,薛永青(右)驾驶“神华拖10”协助一艘货轮靠港入泊。

9月17日,“神华拖10”副船长王景明(左)与轮机长李爱生在主机舱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9月18日,“神华拖10”船员在甲板上合影。

9月17日,“神华拖10”船员将主拖缆固定到货轮上。

9月17日,“神华拖10”结束作业回港靠岸。

9月18日,“神华拖10”船员对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设备进行巡检。

9月18日,两艘拖轮协助货轮离泊出港。

  9月17日清晨,国能黄骅港务公司拖轮驾驶员薛永青快步登上“神华拖10”。在快速核对主机、舵桨、雷达仪表等参数后,对讲机中传来出航指令,薛永青驾驶着“神华拖10”奔向远处的货轮。

  “我们的工作,就像代客泊车。”薛永青操控着舵桨手柄笑着说,“神华拖10”这次的任务,是帮助一艘5万吨级的运煤货轮精准停靠在码头401泊位。由于轮船吨位重、体积大,进入港口等狭窄海域无法自主控制方向,需要依靠拖轮实现靠泊、离泊和移泊等操作。拖轮作业也因此被称为港口生产的第一道和最后一道工序。作为拖轮驾驶员,必须具备综合预判能力,根据轮船排水量、吨位、风力、海流、阻力等外在因素,随时调整航向,在保障安全、平稳的前提下辅助轮船到达指定位置。

  如今的黄骅港已是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中转站,每年有超2亿吨煤炭从这里装船下水。随着港口的发展,薛永青和工友们也越来越忙碌。“以前干这活儿全凭老经验。”薛永青说,过去的声呐探测距离短,最怕水下暗礁,心里总是悬着。现在,船队装上了拖轮智能航行系统。激光雷达能够精准扫描水面上的漂浮物,精度可达10厘米。毫米波雷达可以穿透浓雾有效应对恶劣天气,新型声呐能探测水下200米范围物体。“上次暴雨,系统对视线盲区内的碍航物提前发出预警,我及时调整航线,让货轮稳稳避开。”他指着屏幕上的绿色探测框,言语中满是安心。

  伴着渐亮的晨光,薛永青顺利完成了这艘运煤货轮的靠泊工作。今年40岁的薛永青,已经做了8年的拖轮驾驶员。由于长期握舵,他的手掌上满布老茧。“驾驶30多米长的小拖轮,让几百米长的大轮船精准‘出入库’。”薛永青说,每完成一次作业,都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张晓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