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蔡洪坡 戴璐繁
在城市里,中水常见于园林绿化、洗车、补充水系景观等用途,它还能用于生产吗?在高玉华这里,答案是:经过一定处理,依然可以。
高玉华是河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水处理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工业节水、污水资源化及海水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研发工作。简单来说,就是要“驯服”废水,节约好水。
在实验室里辛勤耕耘的高玉华。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蔡洪坡 摄
通常,市政废水处理后的水绝大部分外排至河流,少部分作为城市生活的中水使用,而将市政废水再次处理后回用于企业的情况微乎其微。“市政废水处理后没有高效资源化利用,这也是一种浪费。如果把废水处理到一定程度,依然可以作为企业生产用水或是工业循环冷却用水,那么将减少使用新鲜水。”按照这一设想,高玉华创新提出了市政废水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及工艺,实现了变废为宝。
河北是工业大省,钢铁、化工、制药行业占有一定份额。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离不开循环冷却水系统,然而,工业循环水在运行过程中,不仅会给系统带来比较严重的设备结垢、腐蚀等问题,还造成了水资源浪费。
“我省水资源短缺,并且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较低,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带着这一课题,高玉华开始了艰难的求索。
时间回到2006年,那时的高玉华还在读博士,“做了半年实验,却没有成果,半年的努力全白费了吗?心里没底,很焦虑。”她静下心来,停下了手中的实验,利用一周时间查阅资料,更换方案思路,采取新的理论支撑,终于成果显现。她带领团队开发出阻垢缓蚀剂——聚天冬氨酸衍生物,可缓解换热器的结垢和腐蚀。如此一来,减少了取水量,也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此后,高玉华带领科研团队,陆陆续续开发了多个新产品,例如,开发出环保型、不含磷的水处理药剂,对生态环境无毒、无污染。
如今,这些成果已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制药等省内外的多家工业企业的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中,大幅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上述产品投用后已累计节水和减少污水排放1.2亿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在潜心于科研的同时,高玉华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承担社会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2022年,高玉华被选派为科技特派员,担任石家庄市科技特派团团长,负责为当地十多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其中一家企业曾使用重铬酸钾作为冷冻盐水循环系统的缓蚀剂,之后重铬酸钾被明令禁止。企业一时间找不到替代品,无奈焦急中,只好向高玉华求助。在详细了解企业情况后,高玉华为企业开发出了一款无毒、高效、环保型的阻垢缓蚀剂,帮企业解决了难题。
在科研战线奋斗26载后,今年,高玉华被评选为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这让她倍感振奋。“科研工作是我一生的追求,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还有很多未被攻坚的科研项目,我不能停下来,将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深耕,开发出更多新产品,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