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 | 郝贵强:用建筑见证城市发展
来源: 长城网  
2025-10-15 09:32:5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刘澜澜 韩建强)提到石家庄的地标建筑,你能想到哪些?是石家庄人民会堂,还是245米的河北开元金融中心,这些建筑的背后,都蕴含着中土大地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郝贵强的设计和巧思。

  1994年,22岁的郝贵强从重庆建筑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进入了北方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正式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

  一个建筑的工程设计,包含许多专业的密切配合,其中就包括了建筑专业、结构专业和设备专业。“建筑专业主要负责建筑的外观和功能。建筑使用起来是否舒适,其中的水电暖等设施是否合理,这个要看设备专业。而我们结构专业,就是要确保建筑的安全,让房子立得住,能经得起地震、火灾、台风等灾害的侵袭。”郝贵强告诉记者。

  工作中的郝贵强(右)。本人供图

  刚进北方设计研究院,郝贵强和所有的新人一样,埋头在如山的图纸中,从画楼梯开始,一点点提升能力和技能,向着心中的理想靠近。

  “楼梯是一个项目里相对独立的部分,跟其他专业配合的部分较少,而且它还包含结构设计的几个关键要素,所以我们这个专业的新人都从画楼梯起步。”郝贵强说。

  画了几个月楼梯,郝贵强开始跟着师傅正式做大项目。“北方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里面有很多行业中的大咖,跟着这些行业专家一起做项目,能学到很多东西,成长很快。”

  短短几年,郝贵强就参与了多个大型项目,包括石家庄首个百米高层商住楼广安大厦和石家庄首个中外合资五星级酒店项目石家庄世贸广场。2000年,郝贵强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他成为石家庄人民会堂的结构设计专业负责人。

  石家庄人民会堂。资料图

  虽然郝贵强已经有了很多百米高楼的建设经验,但这个项目对他来说依然是一个挑战。石家庄人民会堂是一个大型公共建筑,包含演出、会议、培训、会展等多个功能。

  “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给我们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多难点。”郝贵强回忆,当时开工临近春节,他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地基基础的施工。

  “建筑物是否安全,地基很关键。地基打不牢,建筑后期会出现沉降等许多问题。当时这种类型的建筑基础形式多采用人工挖孔桩,也就是先靠人力挖出一个深井,再在井里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地基。这种方法一是危险,因为需要人工挖孔,而且当时临近春节,工人们都回家过年了,人手也不够。但是采用机械成孔又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郝贵强说。

  人手短缺,工期紧张,怎么办?郝贵强和团队决定采用一种叫“旋挖成孔并后注浆”的新工艺,也就是先通过旋挖钻机精准挖出符合要求的桩孔、浇筑混凝土形成桩体,再向桩底和桩侧高压注入水泥浆,填满土壤缝隙并与桩体紧密结合,让地基和周围的土壤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它的强度和承载力。

  “这是一种新的工艺,它要怎么用到实际生产中,能否满足我们的要求,得靠一点点试。”郝贵强说,“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反复试验,最终发现用这个办法能把承载力提高80%,这项技术当时在河北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

  2003年,在北方设计研究院工作近十年的郝贵强选择了辞职,到中土大地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前身河北大地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工作。

  “那时候在北方院就是按部就班地做技术工作,想给自己一些新的挑战。”郝贵强说,当时大地公司是全国最早的建筑业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虽然是个年轻的公司,但是充满机遇。

  郝贵强和团队讨论设计方案。本人供图

  凭借着在北方设计研究院参与大型项目的经验,郝贵强带领团队迅速打开市场,参与了众多大型项目的建设,其中由他们主持设计的河北开元金融中心,是当时河北省最高的建筑。

  “河北开元金融中心的建筑高度245米,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既有办公楼,又有酒店。它是河北首座混合结构的超高层建筑,在高位结构转换层、伸臂桁架加强层、变刚度调平桩基础设计等多项关键工程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成绩,这个项目获得了2013年度河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郝贵强说。

  从石家庄最早的百米高楼广安大厦,到两百多米的河北开元金融中心,郝贵强用自己的建筑作品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在建筑行业工作30多年,他主持过百余项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设计,获工程设计和科研奖项68项,由一名普通工程师成长为河北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并于2025年荣获“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称号。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作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我们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发挥我们的力量。”郝贵强说,“对于既有的建筑,我们要研究如何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提高安全等级,增强舒适性,另外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研究新技术、新材料,实现更多技术上的创新和发展。”

责任编辑:庞晓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