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绿色林海筑起安全防线!塞罕坝机械林场创新实施“12358”防火管理体系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10-16 08:39:40
分享:

  塞罕坝机械林场创新实施“12358”防火管理体系

  为绿色林海筑起安全防线

  近日航拍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河北日报记者 李佳泽摄

  秋日的塞罕坝,林海翻涌,身穿橙红色防火服的工作人员在林间穿梭,无人机不时掠过树梢,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监控屏幕昼夜闪亮……从人防、物防到技防,从单打独斗到联防联控,从制度保障到科技支撑,塞罕坝人用智慧与坚守,为这片百万亩林海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9月16日清晨,塞罕坝机械林场营林区各条道路入口处,防火工作人员已经各就各位,仔细检查每一辆进山车辆、每一位入林人员。

  气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塞罕坝累计降水量达636.4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多267.7毫米;8月平均气温16.1℃,较历年同期偏高1.4℃。充沛的雨水与偏高的气温,让林内及林缘的灌草生长较快,地表可燃物载量较往年有所增加,一旦出现火源,易引发火灾。

  “你看,林下的松针和枯草,踩上去软软的,如果管护不到位,会形成安全隐患。”当日,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分场,正在进行营林作业的工作人员介绍,9月里,林区野餐、露营、采蘑菇的人员增多,火源管控面临点多、线长、面广的严峻挑战。

  面对挑战,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周边区域已做好充分准备。

  9月15日,林场正式进入秋冬季护林防火紧要期。当日,林场召开工作会议,对秋冬季护林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同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下达秋冬季防灭火演训令,当地将环塞罕坝周边乡镇分为7个区域,指挥部要求各区域结合地形、植被、气候等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初期火情处置、人员疏散转移、跨区域协同扑救等演练科目。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演练地点通过抽签确定,全程模拟真实火情,旨在以实战化演训提升工作人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我们就是要打破‘剧本化’演练,让大家在未知的环境中锤炼应急本领。”该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经过几代人接续奋斗,“三北”地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筑起一道抵御风沙的“绿色长城”。位于我省最北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塞罕坝是这条“绿色长城”上的“明珠”。

  守护好这颗闪亮的“明珠”,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其周边始终把防火当作一项重要政治责任。

  9月15日,在塞罕坝机械林场2025年秋冬季护林防火暨安全生产工作会上,承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反复叮嘱大家,要时刻保持清醒认识,科学分析研判火险形势,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松懈情绪,全力以赴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近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在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科技支撑等方面不断推进,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12358”防火管理体系,即坚决扛起“防火责任重于泰山”这一重要政治责任,贯彻落实林长制和《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体系,织密5层防火网络,8方联防联护。

  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高度重视塞罕坝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2021年11月1日,《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正式实施,为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筑起了法治“防火墙”。

  贯彻落实林长制和《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林场全面安排部署了落实火灾防控责任、建设组织指挥体系、排查火灾风险隐患、加强专业队伍力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护林防火工作,不断健全塞罕坝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

  人防是最基础、最可靠的防线。塞罕坝机械林场将林长网格体系与129个防火网格“双网”融合,实现“定格、定人、定责、定图”,400名防火专职管护人员在岗在位。高火险期里,林场、分场两级机关人员下沉一线,并聘请有关专家组建塞罕坝防灭火专家组;国家消防救援局还会派森林消防指战员靠前驻防。

  物防方面,林场也在持续发力。9月16日,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分场马蹄坑营林区,千层板分场场长张磊在防护网周边仔细查看防火准备和苗木生长情况。“有了这层防护网,我们今年新栽植的云杉等苗木长势良好,林子也更安全。”他说。

  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已经建起长达450余公里的生态安全隔离网,安装了147套电子监控智能语音提示杆。林场辖区设置的防火隔离带长达970公里,隔离带与950公里长的林区道路、河流、沼泽相结合,形成了封闭阻隔网络,将林场划分为110个1万亩左右的可控小区,确保内部有火不酿成大灾,有效阻隔外来火灾。

  百万亩林海间,高耸的望火楼静静矗立在山巅,像守护家园的哨兵。

  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共设立9座望火楼、14座固定森林防火检查站、107个移动管护岗亭,建有45处消防储水点、18座消防车库、9套等离子拒雷设施,物防保障得到进一步完善。

  技防是林场的强项。

  在塞罕坝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林区每个角落的图像,工作人员通过林草一张图综合管控平台,可随时调取卫星热点、红外雷达、雷电预警等系统的监测数据。

  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依托各类建设项目,林场建设了林火视频监控系统,通过223个视频监控设备,林区视频监测覆盖率达到100%。结合卫星热点监测、红外探火、雷击火监测、无人机空中侦察、人工瞭望巡护,林场已建成“空、天、地”立体化预警监测体系。

  创新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林场在“云”端构建了塞罕坝机械林场虚拟镜像,重点保障了27条穿林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为守护森林资源提供了强大的数字化支撑。

  在人防、物防、技防基础上,林场织密了5层防火网络:全员、全年、全域防火网,重点人群、重点地段、重点时期火源管控网,六大管理体系网(6个分场),30个巡护区域网(30个营林区)和110个可控小区网。

  林场还不断拓宽同周边区域的合作共治维度。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与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克什克腾旗建立了省际联防区,与木兰围场、御道口牧场及红松洼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场界联防区,与周边乡镇建立了6个环塞罕坝乡镇联防区,形成了8方联防联护机制。(河北日报记者 曹智)

责任编辑:庞晓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