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丨从五年成绩单里感受雄安新区“华丽蝶变”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11-15 08:42:55
分享:

  文字整理/康晓博 制图/展茂光

  五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但对于承载着“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而言,却是一段书写奇迹的辉煌历程。

  每年保持2000亿元投资规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1%,累计完成投资工作量超1万亿元……11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的五年“成绩单”,展现了雄安新区所取得的巨大建设发展成果。

  五年来,未来之城一年一个节点、一年一个模样,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图景。

  无人机航拍的雄安站。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资料片)

  ■ 牵住“牛鼻子”,高质量疏解达到预期效果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五年来,雄安新区紧紧牵住承接疏解“牛鼻子”,不断健全承接疏解服务机制,统筹做好各类要素保障,承接疏解取得了明显成效。

  疏解项目加速落地。首批中央疏解清单内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已迁驻雄安,中国矿产总部主体结构实现封顶,首批4所高校和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雄安院区)正全面大规模建设;第二批疏解清单项目稳步推进,中国大唐总部启动建设,多家央企总部完成供地。截至目前,400多家央企分支机构、4000多家北京来源企业已顺利落地雄安。

  疏解企业纷至沓来,雄安新区着力保障其“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在具体措施上,雄安落实落细中央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完善承接疏解配套支持政策体系,为疏解人员及引进人才在落户、住房、社保、医保、子女教育、人才激励等方面提供最优的政策和服务。

  与此同时,雄安大力开展制度创新,推出“一个项目、一支团队、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疏解服务体系、企业迁移注册“零跑腿”一站式服务机制、项目落地“一会三函”并联审批机制等,为疏解单位和疏解人员接续落地提供重要保障。

  “高质量疏解达到预期效果,雄安正在成为高等教育和人才密集区、高端医疗密集区、央企机构和创新业务板块集聚区。”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吴波说。

  ■ 创造“雄安质量”,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来,雄安新区不仅在城市建设上创造奇迹,更在发展质量上树立了标杆。

  总开发面积覆盖近215平方公里,53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入廊管线超1000公里……发布会上,一串数字彰显未来之城的建设成果。

  五年来,雄安新区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步建设,“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全面形成,“四纵两横”高速铁路网加快推进。在大规模建设中,雄安全面推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施全生命周期工程质量管理、推进绿色建造,创造了“雄安质量”,雄安站等7个项目荣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或“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产业发展聚链成群。

  五年来,雄安奋力打造新时代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雄安高新区、科创中心、中关村科技园等一批产业平台、主题楼宇、孵化载体建成运营;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数字科技、金融科技、绿色能源6大产业聚集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加快形成。以空天信息为例,雄安已构建起以中国星网为龙头的完整产业生态,集聚上下游企业63家,产业发展态势蓬勃向好。

  为激励和促进企业创新,雄安构建“四个三”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创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以“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为重要平台,探索场景牵引应用创新的新范式。截至目前,雄安已累计支持创建各类创新平台118个,其中省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53个;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9家。

  未来之城高端高新产业加速汇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 高水平管理,打造新时代宜业宜居人民之城

  五年砥砺,雄安新区不仅以“未来之城”的宏伟框架惊艳世界,更以“人民之城”的细腻笔触温暖人心。

  创新体制,激活城市治理“一池春水”。五年来,雄安新区加快完善高水平管理体制机制,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初步形成。大部门、扁平化、精简高效的行政体制全面实施,21个部门、4个片区管委会挂牌运行,行政区划代码133100应用于户籍管理工作,“冀X”牌照落地雄安新区,雄安新区邮政编码公布,新区居民的归属感切实增强。

  智慧赋能,下好城市治理“绣花功夫”。五年来,雄安新区的城市治理充满科技的智慧与人文的温度。打造数字孪生城市、交通不堵车、数字政务、数字生活等百余项智慧场景,城市治理智慧高效;“一支队伍管执法”既提升执法效能,又减少对企业和居民的打扰;建立“一呼联应”闭环处置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坚持“周周看、家家到”,多方渠道收集民意,创建“两台账、三清单”,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片区”。

  民生为本,绘就人民之城“幸福底色”。五年来,雄安新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发布会上的一项项数据,描摹出未来之城的幸福生活图景:平稳有序安置16.9万名回迁群众,累计建成高品质市场化住房6.26万套,实现现房销售、职住平衡;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四业并举”,增加群众工资性、投资性、财产性、转移性“四项收入”,用好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用地“三块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05所,80家养老服务设施、15家卫生服务站、75个儿童友好实践基地、19个青年夜校投入运营……

  “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进一步聚焦高水平管理,增强以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为引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加快建设‘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容城县委书记黄志民说。(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康晓博)

责任编辑:庞晓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