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丨承德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政委马一滕:敢于较真碰硬的执法“把关人”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11-27 08:21:34
分享:

  11月20日,马一滕在学习业务知识。河北日报记者李佳泽摄

  案件事实是否清楚?案件定性是否准确?案件证据是否充分?法律适用是否正确?从事公安法制工作17年来,马一滕几乎时刻在围绕着这些问题思考。

  不久前,调至承德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工作的她,办公桌除了已经翻得卷了边的法律专业书籍,还多了《数据侦查实务》《AI大数据原理入门》等新书,用来学习专业的技术概念和综合运用数据资源提升侦查效率。

  回想从警之初,作为刑法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马一滕曾憧憬能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刑警,破大案、抓逃犯,护一方平安。没想到,进入公安局不久,就被调整到法制部门工作。

  法制民警是公安机关办案质量的“质检员”,决定着整个队伍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

  在法制部门工作,马一滕的“对手”是藏在卷宗中的逻辑漏洞和断层证据。她沉浸在案卷中抽丝剥茧,还原事实真相,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犯罪线索,以保证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有时,办案单位对法制工作不理解,甚至质疑她为何总要在案件中“找茬挑错”。这让马一滕心里有时会感到委屈。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她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岗位。

  透过案卷,马一滕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但无论哪种罪恶,只有通过环环相扣、相互印证的证据才能让其认罪伏法,还被害人公道。

  为了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时间和法律的检验,马一滕跟着前辈学习办案程序,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执法实践有机结合;面对新的案件类型和不断翻新的作案手段,她晚睡、早起,学习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督促自己不停地去思考。

  “每一起案件,都可能会影响别人的一生。”马一滕认为,虽然不能像办案民警那样冲在第一线,但自己手中的笔,同样是打击犯罪分子的利器。

  在审核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时,犯罪嫌疑人柳某和被害人赵某素有矛盾。有一天两人在路上遇到后发生争执,柳某回家拿来一把菜刀,在赵某对其辱骂时挥刀砍去,最终将赵某砍成轻伤。办案单位以柳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呈报刑拘。

  马一滕在审核案卷时,敏锐捕捉到一位证人的关键证言:柳某行凶时,反复说着“我今天一定要砍死你”。伤情鉴定显示,柳某砍击的部位是赵某的头部。

  是故意伤害还是故意杀人?案件的定性,影响着下一步侦查的方向。

  “当时我觉得这个案件有可能并不是简单的故意伤害。”卷宗上,马一滕的笔尖在“主观目的”“砍击部位”等几个关键词下重重划下。随后,通过与办案民警沟通,列出具体补充证据提纲。最终,柳某对杀人意图供认不讳,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对柳某依法判处。

  为提升公安机关执法质效,马一滕紧密结合执法实际,将复杂的操作规范、法律文件进行提炼,形成通俗易懂的工作指引或者流程图,为基层民警提供便捷式指导。近年来,她和同事下发执法提示60余期,审核案件万余起,无一起行政败诉和无罪案件发生,牢牢守住了公安执法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

  “案件审核必须敢较真才行,将每起案件办成铁案,无愧于心,才能对得起这身警服。”马一滕说。

  马一滕调到科技信息化支队后,从最基础的概念学起,主动对接各警种业务,结合执法痛点难点,力求通过科技手段赋能实战,依法有效打击违法犯罪。

  虽然和以前的工作内容完全不同,但马一滕认为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过去是为公安机关提供法治保障,现在提供科技支撑,都是为了更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

  对于下一步工作,马一滕目标清晰:成为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将法律专业知识与科技信息化有机融合,守护好公平正义。(河北日报记者 桑珊)

责任编辑:庞晓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