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12月27日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通讯员 王美姣)受人爱戴的“糖丸爷爷”、病毒学家顾方舟,成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核动力专家彭士禄指挥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攻克了核潜艇研制、生产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问题;燃尽一生铸“天眼”的天文学家南仁东,让中国首个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强的射电望远镜;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在稻田里默默耕耘数十载,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12月27日,“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河北巡展在河北师范大学开展。
“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河北巡展启动仪式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河北巡展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孟令耘介绍,“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是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的主展,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批研究成果为基础,充分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接续奋斗,铸就了宝贵的科学家精神,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挺立起科技自立自强的民族脊梁。展览分为“党对科技界的领导”“高擎精神火炬 矢志接力奋斗”“开放合作 走向复兴”三部分,展示了190余位科学家的60余件(套)实物、400余张珍贵图片,展陈面积1000平方米。
参加活动的领导及嘉宾参观展览。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河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华世勃表示,“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是中国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载体。这次来到河北进行巡展,对于推动我省科学家精神宣传体系建设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在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的关键时期,需要我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科技创新的使命驱动和精神引领,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为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强大的精神和科技力量。
河北师范大学学生参观展览。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据悉,“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河北巡展作为全国第五站,将持续到2025年1月,河北省科协将广泛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市民群众参观展览。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河北省科协、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