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谢雅 李皓 曾丝雨 韩建强
开办“爱心救助”便利店、帮扶特殊就业群体、为贫困学生提供生活物资……
已经70岁的刘荣秀是石家庄市天荟商贸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多年来,她一直将做好事、当好人作为终身信条,把无私奉献、承担社会责任当作毕生追求。
刘荣秀先后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面对荣誉,刘荣秀只有一句话:“这都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的,是我们整个团队的成绩,我一个人干不成。”
刘荣秀(中)和员工们在一起。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皓 摄
“有什么苦的、难的,我先上,给职工做表率”
刘荣秀有一个外号叫“扭亏大王”。她在基层岗位工作30余年来,先后使6个门店扭亏为盈。当被问到秘诀时,刘荣秀说:“首先我得带头干,只要大家一条心、一起干,盈利是迟早的事。”
刘荣秀认为,企业要发展,首先要有规章制度,其次要有合理的分配体制和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我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普通销售员,有什么苦的、难的,我先上,给职工做表率。”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刘荣秀每天最早到、最晚走,承担最多的业务量,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为企业增效,让员工增收。
职工们说:“刘大姐对自己要求特别严,该拿的奖励也分文不取。”几十年来,由于刘荣秀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光是上级给她的各种奖金、奖励以及企业应得的奖金累计超百万元,她全部留在了企业,用于企业发展和奖励职工。有人说:你该拿的也不拿,退休后哭都来不及了,她听了总是淡然一笑,“让职工富起来是我的责任,我要带领职工一起奔小康。”
“让特殊人员自食其力,比什么都光彩”
在人们为企业发展纷纷聘请“高精尖”人才时,刘荣秀却选择安置了一批有犯罪前科的青年就业。刚开始,刘荣秀也担心,如果他们改造不好怎么办?
“安排一个人,一个星期也睡不好觉。”可即使思想压力再大,刘荣秀还是想为这些特殊人员提供二次就业的机会,对他们的身份守口如瓶。
对待这些员工,她除了一视同仁,同工同酬外,还在日常生活上对他们悉心关照,业务上找专人“传帮带”。让她欣慰的是,几年后这些人不仅业务精,还从思想深处得到净化,取得了不同成绩。有的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有的自主创业当了老板;有的重修学业,取得大学文凭,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帮助一个人,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减少一份不稳定因素。”现在走在街上,曾经帮教过的职工老远就喊她“刘阿姨”。看着昔日的浪子回头,她就有说不出的喜悦。
对待特困家庭的下岗职工,刘荣秀同样如此。她认为捐款捐物总不是长久之计。“让劳动者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双手取得收入,比什么都光彩”。直到现在,刘荣秀仍然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贯穿到工作中,几十年下来,累计帮助多名下岗职工成功再就业。
“我甘愿做这个奉献‘傻子’”
2004年初,刘荣秀创办了全省第一家爱心便利店。店里的每件商品都有两个价签,凭着特困证和低保证,都可享受几乎没有利润的“爱心价”。
刘荣秀在整理货物。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回忆起创办爱心便利店的初衷,刘荣秀告诉记者,有一年夏天,她碰见一个小孩想吃冰糕,但家长舍不得买。经过询问才知道,他妈妈下岗失业了,家里还有病人需要就医,生活十分困难。
这件事对刘荣秀触动很大。“可能我们很多人觉得五毛钱、一块钱没什么,但是对于困难家庭来说,他们真的负担不起。”
爱心便利店营业后,刘荣秀总忘不了叮嘱员工们:“来咱们店里买东西的顾客,好些都是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要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在她的教导下,只要有行动不便、年纪大的顾客来购买商品,店员们都会主动帮他们把商品绑在车子上,有的甚至免费送到家。后来,她干脆开设了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送货上门预约电话服务,方便了附近的群众。十几年下来,得到救助的特困人员和贫困大学生,已不计其数。
2018年,刘荣秀(左二)及团队为老党员送去温暖。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在刘荣秀周围总有人问她,你这样做图个啥?累不累?傻不傻?“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刘荣秀说,“只有每个企业、家庭、个人都贡献力量、奉献爱心,社会才能得到良性发展,如果这样算傻,那我甘愿一直做一个为民服务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