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智造”为特色产业集群带来什么丨共享研发设计
把好创意变成好产品
来源: 河北日报  
2025-08-18 08:14:00
分享:

  共享研发设计,把好创意变成好产品

  ——“共享智造”为特色产业集群带来什么(三)

  7月23日,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工人正在运输物料。 河北日报记者 赵 杰摄

  7月23日,走进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以下简称“共享工厂”),在设计研发区域,研发团队忙着探讨用户产品设计、研发等问题;在加工生产区域,焊接机器人、全自动等离子切割机等共享设备运转不停……

  一大早,共享工厂机械工程师钟岩就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把正在研发的一款炒菜机器人需要完善的地方标注出来。

  2024年9月,得知共享工厂可以圆梦,北京科技大学一位退休的老教授,拿着自己设计的炒菜机器人草图找上了门。他希望将这项技术落地,应用于校园食堂里。

  然而,从图纸到成品,并非易事。炒菜机器人如何炒菜?火候该如何把握?炒菜效率如何提升?一系列技术难题摆在了共享工厂技术副总监纪超和团队的面前。

  “我们召集机械工程师,与老教授进行了深入沟通,一起完善设计、修改图纸,并在材料选择、零件规格等方面提出建议。”纪超说。

  没有思路,头脑风暴;没有经验,慢慢摸索。

  完善图纸、制造样机、实操测试,钟岩这阵子有点忙。为了让机器人炒菜更快,他特别设计了快速出菜结构,1小时可出餐600份。

  “我们利用螺旋叶片隔离出不同炒菜工位,不同工位分区加热,旋转螺旋叶片将食材自后向前移动,通过各工位烹饪实现连续出菜。”钟岩告诉记者,在火候控制方面,他们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能够实时监测炒菜温度,并根据不同食材的特性自动调节火力,确保菜品色香味俱全。

  一次次调整,一次次取得进步。从平面概念到3D图纸,再到样机试制,一个近2米高、宽1.5米的机器人“大厨”已进入后期调试阶段,预计两个多月后可以交付客户。

  “共享工厂融通发展优势,助力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实现更多‘从0.8到1’的突破。”共享工厂负责人王孟昭说,通过强化科研与需求间的桥梁与跳板作用,共享工厂为合作创新主体提供研发方向建议,推动科研与市场接轨,把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搬上“货架”。

  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无疑需要尖端设备和现代化车间。然而,高昂的投入与成本常常让中小企业在迈入机器人市场时望而却步。

  在共享工厂,服务共享、设备共享、人才共享等支持,有效加快了中小企业机器人产品打入市场的进程。

  “这是我们为一家央企研发的装瓶机器人产品。因为有了共享工厂,所以公司才有底气接订单。”唐山四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维科技”)董事长陈耀岐说,由于项目所需机器人产品涉及食品领域,研发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仅靠公司研发团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于是,陈耀岐联系了共享工厂。在这里,解了他们燃眉之急。

  得知情况后,共享工厂专门组建研发团队,从产品形态、材料选定、技术应用等方面,积极为四维科技支招。

  “可以说没有共享工厂,就没有产品的面世。”陈耀岐说,他们和共享工厂好比一个大家庭,遇到什么困难都有人帮,这让他们少走了好多弯路。

  走在共享工厂内,打磨声、焊接声此起彼伏。采访当天,1万多平方米的厂房里,来自30多家企业的订单正在加紧生产。

  “一夜之间拥有千人团队”,在共享工厂不是梦想。王孟昭表示,共享工厂的意义,就是要让中小企业的好创意在这里高效率地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

  “很多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较弱,我们将研发试验设备和平台、创新人才等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帮助其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王孟昭介绍,共享工厂打造了一支260余人的研发团队,可为机器人中小企业提供设计研发、实验检测、数据共享、产品改进等支持。

  共享工厂,圆了中小企业“机器人梦”。目前,共享工厂具备年产机器人产品3000台(套)的生产能力,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单位产品成本降低8%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15%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以上。

  共享工厂的建立,带动产业协同发展,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自2024年1月2日启动以来,共享工厂已服务了160多家京津冀地区的创新载体。

  “这里面包括京津冀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一些中小企业的首台(套)产品,帮助他们实现产值1亿多元。”王孟昭说,他们将在天津市南开区、北京市丰台区设立科技成果中试业务接单平台,构建“京津研发、唐山中试转化”的良性互动格局。

  在实体共享工厂的基础上,百川集团如今正在建设“共享工程师”平台,以京津冀为中心,服务于全国,整合全球智力与产业资源,为国内国际创新主体提供从研发早期到产品落地的综合服务。(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责任编辑:庞晓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