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综治中心规范化,群众诉求有人办
“真是太感谢咱综治中心了!既帮我追回了欠款,又解开了邻里间的心结。”在衡水市冀州区综治中心调解室里,李某向工作人员表达着谢意。
李某是冀州区门家庄乡堤北桥村人,两年前借给邻居1.5万元救急,但邻居一直找各种理由不归还欠款。近日,经区综治中心调解,成功为其追回欠款,并解开双方心里的疙瘩。
综治中心是集中受理和处理群众诉求的地方。从省委政法委获悉,今年以来,我省全力推进以县级为重点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各地聚焦综治中心职能定位,边建设边运行,不断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帮群众更好地解决矛盾纠纷问题。
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我省重点从“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个方面做好规范化。
长期以来,矛盾纠纷调处资源散落在司法行政、公安等多部门、单位。随着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各地县级综治中心纷纷推动各方面解纷资源入驻、轮驻,发挥职能作用、规范人员管理,“攥指成拳”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
秦皇岛市卢龙县同父异母的王某兄妹,因抚恤金分配争议来到综治中心。专职调解员启动“一站式”响应,民政窗口即时核查抚恤金标准,法律服务室同步提供法律咨询,在联合调解室现场组织协商。
在卢龙县综治中心,综合受理、民政等9个窗口集中办公,7个功能调解室随时待命,“常驻+轮驻”模式将昔日“群众跑断腿”变成“部门协同办”。调解员说:“以前协调一个部门要半天,现在楼上楼下半小时搞定。”
在规范运行机制上,我省制定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工作机制和运行文书(参考指引)》,明确分级化解、研判预警、协调调度、闭环运行等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提示函”“风险预警函”模板等,让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
实践探索中,各地不断规范督办落实,对每一起矛盾纠纷“一盯到底”。
承德按照矛盾风险等级和问题性质,建立四级分流处置督办机制,设置1、12、24、48小时分级响应模式和1、7、15、30天分级处置时限。定州将综治中心受理事项与“网上枫桥中心”受理事项一体流转交办、督办、回访,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此外,信息化是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的重要支撑。我省打造全省贯通的矛盾纠纷化解信息平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横向相关职能部门联动,纵向省市县乡贯通,实现矛盾纠纷从登记、交办到处置、督办、反馈全链条线上流转、实时盯办。(记者 桑珊)